年终岁末,在具有世界“史库”之称的、具备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美国新闻杂志《时代》周刊,以自己的选择标准,将四位普通的中国女工,作为“中国工人”这一特殊群体,刊登上了《时代》封面人物。
当普通的四位打工妹:“中国工人”意外当选美国《时代》周刊“第二”年度人物后,《时代》坚持认为,“中国工人”上榜是名至实归,因为他们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贡献“无法估量”。
我们自己该如何看待数千万计离乡背井的兄弟姐妹?
他们的努力得到了《时代》的认同。
——而我们这个时代,又该给予他们怎样的认同?
这些草根阶层的外来人口、普通打工者类的“中国工人”,特别是那些背井离乡到沿海地区打工的人们,是中国经济成就背后真正的功臣。
是中国工人撑起了中国的天空,因此不能只有外国媒体赞扬他们,中国政府应该牢记:工人才是中国经济的支柱。
不要只是在感激的时候,想起他们。
——《商业观察家》的评论观点。
中国经济能走出低谷、中国政府能实现GDP“保八”、中国的成功正是来自于数以千万计的、草根阶层的中国工人。
当中国工人做出的巨大贡献,使得国外媒体交口称赞、成为西方媒体的主流论调时,反思却成为国内舆论的主流。
美国《时代》周刊认同了中国工人,而我们自己的时代,是否也给了工人这个群体,相应的认同?
在中国工人被《时代》周刊选为2009年度人物之后,我一方面,为中国工人赢得世界尊重感到骄傲,也感到中国工人配得上这份骄傲;而另一方面也在想:
——为什么是《时代》周刊,而不是我们自己给予这份评价与尊重呢?
岁末年初,各种人物评奖此起彼伏,红地毯上星光灿烂,
但是真正的明星,却真是我们身边一直默默奉献的普通人——别忘了在我们心目中,为他们,铺上一块长长的红地毯。
不要忘记,他们的收入只有欧美发达国家同行业工人的十几分之一甚至更低;
不要忘记,金融危机突袭的“返乡潮”中,他们是最直接的牺牲者;
不要忘记,时有发生的矿难新闻;
不要忘记,似乎永远不能避免的年底讨薪;
不要忘记,他们被工作环境、安全健康所困挠的现实;
。。。。。。
——谁,为他们颁发奖牌奖杯呢?
(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,
在往昔艰难的岁月中挣扎,
在现实处境中思索着前路。)
——冬至过后第四天,2009年最后一篇写给草根阶层。
【冬至:瑞雪 防冻 兆丰年】
——可能是我为你做得太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