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过了很多大学校徽,也曾参与了不少中国大学校徽的设计过程,亲历了为数不多的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权威学府的大学校徽的制作,其中有好有坏。
国内某些高校的校园校风、大学学子们的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,再看看青年学子们的人生价值取向,有的连最其码的孝敬父母都不做,更何况尊师重道?
自“五。四”以来,中国青年、大学生们的心态随社会生活的变化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,加上现今就业现状、现实困境等等,这些骄子们急需新的文化倡导,而我们社会大众呢?
是谁让他们成了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“追星的粉丝”?
所以,文化人要用文化人士的方式来重塑教育为本的百年大计。
曾有某高校校长,让我为其设计已好的大学校徽图稿把脉。其间,校长问及我一个话题:
————现代中国的大学校徽,究竟风格何在、国情气息何在、知识精华何在?
一、中国大学校徽急需创新意识
1、 为什么要制作大学校徽?
我们不要看到大学校徽只是一种学校风气,用校徽来体现什么,用意是什么。
2、 设计制作学校校徽的意义是什么?
一枚大学校徽,在过去年代,不亚于一枚毛主席像章的意义。在学府,校徽集学校文化、知识领域、人文学风等重大因素为一体的。
3、 人无我有、人有我精、人拥我更益。
不要看见学子们的校服不完美,就一哄而上,你也需要校徽,他也需要校徽。
4、 学府整体的CI、VI系统工程是否完善。
这方面,大家可借鉴北大与清华在大学VI上的有效成就。
5、 最高学府的的校徽仅仅是一枚校徽与徽章吗?
为人尊师之道,人人皆知。
不要让一枚极其有意义的校徽沦为一个学生校服的装饰品。
6、 知识创新,引发的不仅仅是文字一个单层面上的创新。
大凡需要创新的东西,都是一个系统,从来不是孤立的。
知识创新其真正内在就是教育领域的全面突破。
二、中国大学校徽的设计需要与制作接轨
国内有某学府的大学校徽,让人看了,真的是不敢苟同:校徽、作品还是商业炒作秀?
1、 设计大师的作品似乎少了点什么?——枯燥的文字与太过泛味的图片模式。
2、 设计与现实真实接触。——真正了解清楚校徽的使用情况。
3、 设计与制作实现真正的有效接轨。——要让校徽设计稿成为校徽。
三、中国大学校徽的真实现状
1、 大学校徽的普及率
67%(非官方统计数据)
2、 大学校徽的使用情况
真正使用与佩戴的不足80%(非官方统计数据)
3、 学校校徽的制作真相
大多是一种“羊毛出在羊身上”的制作模式。